12月2日,记者采访发现,截至目前,各供热企业采暖费收缴率仍不尽如人意,仅有20%到30%,有些甚至不超过20%。(本报12月3日06版)
不可否认,一些居民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不交采暖费的现象确实存在,对这些居民,供暖企业要依法维权,有关部门也要严厉处罚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,大多数居民不交采暖费也是事出有因。在一些地区,供暖的锅炉设备老化,二次管网跑、冒、滴、漏现象严重却长期无人过问,导致居民要么交了采暖费无法采暖,要么供暖温度长期偏低。长此以往,居民就会对交纳采暖费产生抵触情绪,采暖费收缴不力也在情理之中。
破解供暖欠费难题,除了需要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干预外,还要居民和供暖企业之间进行“双向互动”。一方面,居民要按规定及时交纳采暖费,做遵规守法的文明公民。另一方面,供暖企业要舍得资金投入,对“老弱病残”的供暖设备和管网进行改造,让按期交纳采暖费的居民不花冤枉钱。此外,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方式改变楼房供暖的联片制,使供暖计量可以精确到户,这样供暖公司就能对欠费的居民单独实行停供或缓供措施,而不必牵连其他用户。
供暖欠费难题说到底是一场利益之争,需要供需双方都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,多一些责任意识,平等地对话与交流,才能使问题得到缓解。刘根生/安徽